Skip to content

导论: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

考点

考点1:马克思主义中国化

1.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

1.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

alt text

考点2:飞跃

1.1 第一次飞跃

1.2 新的飞跃(第二次飞跃)

1.3 新的飞跃

考点3:两个结合

alt text

1 内涵

  1. 中国共产党能够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原因

    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 是中国共产党坚定信仰信念、把握历史主动的 根本所在,是中国共产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和强大的政治优势

  2.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涵

    (1)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、观点和方法,观察时代、把握时代、引领时代,解决中国革命、建设、改革中的实际问题 - 用它的理论解决我的问题

    (2)总结和提炼中国革命、建设、改革的实践经验并将其上升为理论,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,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 - 用我的问题丰富它的理论

    (3)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,使其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,具有中国特色、中国风格、中国气派 - 将马克思理论与中国文化融合起来

    选择题方法:考研政治选择题不会出现书上的原文表述,经常是理解性的转述。左边是原文表述,右边是自己的概括,需要理解表述之后,记忆自己的的概括。

  3.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

    • 提出标志:毛泽东在 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上作了 《论新阶段》 的报告

    • 第一次历史性飞跃:在 党的七大上刘少奇 代表党中央作了《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》,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,并指出毛泽东思想是“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”。

    • 第二次结合:《论十大关系》

    • 第二次飞跃:改革开放

    • 新的飞跃: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

    考研政治特点:时间不重要

  4.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 必要性

    (1)理论的发展本身有需要: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,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发展的内在要求

    (2)实际/中国有需要: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,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客观需要

  5.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可能性

    (1)必要性:理论需要+实际中国需要

    (2)可能性:马克思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相融性

  6. 怎样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

    根本途径是“两个结合”,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,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、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

    重要:新概念- 习

2 过程与理论结果

后面详细论述:毛泽东思想、邓小平理论、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、科学发展观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